第二场: 点心香气与饮食文化的相互交汇 16/7/2022

Jul 17, 2022 | 会讯简报

报导 : 李宁強 攝影: 李家伟 照片选辑: 李雅杰

李氏总会文化沙龙系列讲座第二讲《粤港点心文化之形成与变迁》

你喜欢吃香港点心吗?你知道粤港点心的由来和它的文化背景吗?你知道它传入新加坡的发展轨迹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在7日16日举行的文化沙龙讲座上得到了详尽的解答。这一天,总会三楼活动厅再次挤满听讲嘉宾,静静聆听明永昌先生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说。

李氏总会十分荣幸能邀请到明永昌先生前来分享。明先生小学时随父母由香港移居狮城,对香港点心有一份不可割舍的感情。他在新加坡已有十年报馆新闻的编辑工作经验,也曾担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刊《华商》编辑、电台客座时事评论员,目前还是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理事及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助理院长。由他来分享这一个大家都相当熟悉的饮食文化课题,不仅资料翔尽,条理分明,而且旁徵博引,引人入胜,难怪赢得现场听众的连串掌声。

明先生的分享内容主要针对广州、香港与新加坡粤港点心的发展脉络着手。从点心在广州起源谈起,进一步分析南北点心性质的不同,北方点心属常食,而南方则是闲食。他也从地理上介绍了东山、西关与点心的渊源;特别是西关,更是正宗广式点心的发源地。所谓的“一盅两件” ,即为一盅劣茶,两件粗制点心而得名。他跟着提到饮茶的礼仪,如第一泡茶作为清洗餐具之用,手指点桌代表谢谢,打开壶盖示意添水等等,让听众听得入了神。明先生也为大家介绍了广式点心宗师级人物陈勋,是他提出了粤式点心四大天王的说法,叉烧包、烧卖、虾饺和蛋挞,至今无人不晓。

粤式点心传到香港,饮茶的习惯又从茶楼延伸到酒楼。明先生重点介绍了点心车的发明、在茶楼饮茶玩雀赏鸟的生活习惯以及老派与新派的点心之争。粤港点心传到新加坡,据明先生的研究,最早的酒楼有所谓的战前八大酒茶楼,还有梁少逵说的最早茶酒楼是余东璇1927年创办的南天酒楼。四、五十年代的新加坡酒楼则有大世界的咏春园和钻石酒家、新世界的大东和北京酒家、快乐世界的大同、小坡的皇后,以及牛车水的国泰和南天等,组成了当时最著名的中餐馆。六七十年代的新加坡酒楼有所谓的“四大天王”,他们是冼良、许国威、刘育培和谭锐佳,四人先后创立了龙凤、丽华、冼良和红宝石。

明先生还介绍了香港移民潮与点心师傅来新主理厨务,1983年成立的翠亨邨就是一个例子。其他现象还包括小贩中心卖点心、清真点心的出现、吃点心配辣椒酱、自助点心吃到饱、点心当宵夜以及国际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如添好运。

一场饮食文化盛宴在听众掌声中结束,但真正的精彩才刚开始。在交流时间里,大 家纷纷提出问题、补充看法,递送话筒的工作人员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就在此刻,另一个主角登场了。感谢极鲜海鲜餐厅报效虾饺与烧卖,让所有与会者能够在一边谈论,一边品尝点心的氛围里度过一个惬意的星期六下午;也让点心的香气与饮食文化的韵味在这温馨的空间相互交汇。